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体育 >

国际乒联的新梦想?可能是噩梦一场

  导读

  全文约2300字,阅读约需要7分钟;

  国际乒联要搞大改革,都要改些什么?

  国际乒联的改革能执行下去吗?

  国际乒联连世乒赛的资源没用好,能创出什么新品牌?

  老话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有些时候,变化发生了,却不影响计划,国际乒联CEO史蒂夫·丹顿就是一位坚定的“计划推行者”。哪怕新冠疫情对国际乒坛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他还是在最近的一封公开信里透露了他对乒乓球赛事体系的改革计划。这个计划,哪怕用最大胆的眼光去看……似乎也显得太过激进

  01

  国际乒联的改革卖的什么药?

  史蒂夫·丹顿在信中表示,他本人,或者说ITTF国际乒联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策划完成了旗下赛事的重组计划,力求围绕着国际乒联此前成立的WTT(世界乒乓球公司),以更加商业的思维和手段去经营国际乒乓球赛事平台。在他看来,这个新的体系将会成为“向前发展、度过困难的关键点,带领乒乓球向国际一流体育产业推进。”

史蒂夫·丹顿

  在丹顿的蓝图里,最引人关注、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点在于,他倡导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也就是世乒赛改为一项纯团体比赛,保留每两年一届、目前每个偶数年举办的团体世乒赛,直接取消每个奇数年举办的单项世乒赛——在他看来,这将让“ITTF赛事”与“WTT赛事”之间的界限更为明确。国际乒联以及下属的各个协会将会更专注于团体世乒赛和以团体赛为主的奥运会,个人赛则由WTT领衔的职业赛事平台来打造。

  这个职业赛事平台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三个字:大满贯!丹顿表示,世界乒乓球公司WTT未来的计划是每年举办3到4个乒乓球大满贯,这些一年一度的赛事将会成为最高级别的主流乒乓球个人赛。以这个为前提,如果再加上单打世乒赛,那么战线会拉得太长,同时赛事日程和市场运营也可能出现冲突。丹顿认为,举办乒乓球大满贯将会覆盖更大的观众群,也比每两年才举行一届的单打世乒赛会有更好的运营效果。

  一目了然,丹顿的计划几乎是照搬了职业网球赛事体系:ITTF将会扮演类似国际网联ITF那样的角色,举办联合会杯、戴维斯杯和奥运会这种带有更浓厚团队与国家色彩的“传统”比赛;WTT将承担起ATP与WTA的职责——当然了,网球四大满贯理论上是ITF的下属赛事,在国际乒联的计划里,乒乓球大满贯则属于职业赛事管理组织的一部分,“团体”与“个人”的界线更加泾渭分明。理想地去看,划分清晰的赛事体系确立明确目标,也许能够集中精力增强开发效果,但现实真的能如他所愿吗?

  02

  国际乒联的改革能推动起来吗?

  我们理解史蒂夫·丹顿或者说ITTF的理想,希望将旗下运动打造得更加主流、更有商业价值。但是在世界体坛的漫漫长河当中,“好心办坏事”这种事情可不罕见。高度概括的话,我们可以把所有对ITTF改革计划的疑虑归纳为两点:1,能不能?2,值不值?

马龙获得2019布达佩斯世乒赛男单冠军

  虽然都叫Tennis,但乒乓球并不是网球,没有网球那般雄厚的观众基础与商业号召力。想通过更高的奖金和更有目的性的造星体系去做大蛋糕,从根本上扩充项目经济体量,想法可以,但是谁来买单?就像创业一样,想要站稳第一步总是最困难的,以ITTF目前自身具备的经济能力和对旗下赛事的商业开发能力来看,很难让人相信只要完成赛事形式的改革,他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日月换新天”,让乒乓球的商业形象出现截然不同的变化。国际网联ITF家底不差了,改革戴维斯杯也借了皮克和他背后Kosmos财团的力量,ITTF找到自己的“皮克”了吗?目前没有。

  乒乓球其实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论基层普及程度和开展运动的成本,乒乓球都比网球要更具亲和力,因为网球对场地和器材有基本要求,大部分情况下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参与。但为什么观众愿意买网球的账?很重要的一点是运动本身特性所决定的比赛观赏性。乒乓球器材小,场地也小,比赛节奏又太快,核心爱好者自然能够“看门道”,但是很难让普通球迷和外行“看热闹”。一个项目想要发展壮大更具商业价值,最重要的又偏偏是争取“非核心群体”的目光。如果想要让业余观众更真切地体验到乒乓球赛事的竞技魅力,可能需要配合上高速摄像、超高清慢动作、轨迹追踪这些新技术才行,但成本又是另一个问题。ITTF构想里的赛事改革,是否触及到了这些根本矛盾呢?似乎也没有。

  还需要考虑到,目前的国际乒联巡回赛体系里,所有选手基本都还是以团队或者说国家队名义集体参加,没有像网球那种纯粹以个人身份参加的比赛。也就是说,国际乒联的想法如果成真,那这都不止是赛事体系的“改革”了,而是对乒乓球赛事体系和内在逻辑的“重铸”。看起来只是参赛名义不同,背后牵扯到乒乓球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运动员职业模式这些深层次问题。网球的极度个人化,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广大球员群体当中“球员+专属小团队”这种根深蒂固的合作模式上。如果乒乓球如法炮制,是否要把职业模式也一同照搬?如此庞大且深刻的变化,国际乒联是否有能力去掌控?

  职业网球庞大的金字塔结构建立在数不胜数的基层教练、低级别球员、希望赛、挑战赛和低级别职业巡回赛上,这些东西共同构成底座,托起了金光灿烂的塔尖,然后才由塔尖吸引到了顶级赞助商和转播商的目光。这样的“地基”规模,国际乒联具备吗?WTT具备吗?

  03

  抛弃现有的乒乓球赛事体系,值得吗?

  乒乓球世锦赛1926年1月在伦敦举办第一届,到现在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在当今的乒乓球赛事体系里,世乒赛、奥运会、世界杯三足鼎立,并称“乒坛三大赛”。而且乒乓球1988年正式进入奥运会,乒乓球世界杯1980年诞生,在乒乓球的领域中,世乒赛才是真正的“老祖宗”,就像羽毛球的全英赛和网球的温布尔登。在这三个赛事之间横向比较的话,世乒赛单打奖杯的地位或许不及奥运会,但是相比四年一个周期、归属有时候更看运气和状态的奥运会,我们可以说单打世乒赛作为一个竞技平台的含金量还更高一些,在三大赛当中真正地居于龙头之位,是乒乓球“皇冠上的明珠”。

  说白了,观众老爷们是看世乒赛的,圈内人也很重视世乒赛,可不是足球联合会杯或者世俱杯那种关注度略显鸡肋的赛事可比。但国际乒联偏要向自己手中资格最老、最有含金量、最具历史传承性的单打赛事下手。这又是图什么?说难听些,ITTF坐拥世乒赛这块百年招牌都没能开发出个样子来,从头新建一个在世界乒坛毫无根基的新赛事就想经营成网球大满贯那样的存在?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再重复一遍,虽然两者之间渊源极深,但是历经百年演变,“桌上网球”和“网球”已经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种不同运动了。想进步、想发展,首先要认清限制自身发展的根本因素,抓住核心矛盾下手才行。改了Table,就能变成Tennis?这个世界可没那么简单!

  德承

  《940体坛风云》8:00-9:00

  《辣椒Sports》 11:00-11:30

分享至:

相关阅读